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一边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高光,一边是资本市场的低谷:鹰瞳怎么了?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盛会,更是汇聚了全球的目光。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鹰瞳科技作为AI医疗领域的佼佼者,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它带着其引以为傲的三大AI产品线闪耀登场:软硬一体化的视网膜影像AI诊断解决方案、全自动智能眼底相机、PBM视力康复仪和人工智能抗压能力检测仪。

专业人士们围绕鹰瞳科技的技术应用前景展开热烈讨论,在社交媒体与行业论坛上,相关话题热度飙升,不少人认为鹰瞳科技的成果为AI医疗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点燃了整个AI医疗行业的热潮,也让大众对AI在医疗领域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高光背后,市场冷遇

鹰瞳科技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放异彩的背后,其在资本市场的处境却堪称艰难。

上市首日,鹰瞳科技就未能逃脱破发的命运,此后股价更是一蹶不振,持续低迷。截至2025年8月15日,鹰瞳科技- B报收于13.5港元,相较于发行价,跌幅已超过80%,总市值也大幅缩水至仅13亿港元左右,曾经的辉煌似乎已遥不可及。

从财务数据来看,鹰瞳科技的业绩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在营收方面,虽然从2019年的3041.5万元起步,到2023年增长至2.04亿元,看似有一定的成长性,但2024年却突然出现大幅下滑,全年营收为1.564亿元,同比下滑23.34%,这无疑给公司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盈利方面,亏损更是成为了鹰瞳科技多年来难以摆脱的困境。自2019年至2024年,公司已连续六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损金额高达8.8亿元,仅2024年一年,归母净利润就亏损2.55亿元,同比增亏92.75%,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经营状况愈发严峻。

究其原因,作为一家AI医疗企业,鹰瞳科技高度重视研发,多年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2022年研发支出更是达到1.26亿元,超过全年营收的10%。然而,高额的研发投入却未能带来相应的收益增长,产品商业化进程缓慢,市场对其产品的接受程度和需求尚未达到预期,导致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为了应对持续亏损的压力,2023年和2024年,鹰瞳科技不得不削减研发费用,分别降至1.12亿元和1.017亿元,但这又可能影响到公司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使其陷入两难的境地。

鹰瞳科技在高光之后一路"骨折",股价破发八成、六年亏近九亿,让市场唏嘘不已。

竞争激烈,监管趋严

AI医疗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入局,不断挤压着鹰瞳科技的市场空间。

一来,一些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涉足AI医疗,使得鹰瞳科技在获取客户、拓展市场份额时面临重重困难。

比如:腾讯健康已落地1300家机构,阿里"ET医疗大脑"加码影像识别。这些巨头的加入,让竞争格局更加复杂,它们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更广泛的用户基础与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推广、技术研发投入上更具优势。

二来,政策监管是AI医疗行业发展绕不开的重要因素,对鹰瞳科技的业务同样产生着深远影响。

医疗器械认证等政策,犹如一道道关卡,考验着鹰瞳科技产品上市与销售的进程。以医疗器械注册审批为例,AI医疗产品要获得上市许可,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技术评审等环节。而且临床试验烧钱耗时,一旦翻车,鹰瞳的"王牌"牌设备直接胎死腹中,前期投入瞬间打水漂。

比如,2024年7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禁止销售未获第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的激光近视治疗仪,鹰瞳科技因此计提商誉减值4320万元,还对相关客户未偿还应收款计提2370万元亏损拨备,这一政策变动直接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打乱了原有的业务布局与市场推广计划,凸显出政策监管对其业务的重大影响,稍有不慎,便可能因政策变动陷入经营困境。

三来,鹰瞳科技虽拥有技术优势,但在将技术转化为实际收益方面,效率并不理想。

鹰瞳科技自主研发的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升级并接入Deepseek – R1推理模型,10年3000万病历、800条循证图谱加持,诊断又快又准——技术冲高,钞票却原地踏步,前沿成了"前研"。

一方面,AI医疗产品作为新兴事物,市场认知度与接受度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医生怕被抢饭碗,患者信不过机器,AI诊断卡在"人"这一关:叫好难叫座,技术再炫也卖不动。另一方面,尽管鹰瞳科技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投入,但部分技术成果可能与临床实际需求存在偏差。视网膜"一孔之见"难替医生综合诊断,临床不买账,再贵的算法也只能躺仓库吃灰。

总之,在巨头围剿、政策勒脖、临床不买账的背景下,鹰瞳空有顶尖算法却卖不动货,技术领先成了"赔本赚吆喝"。

破局求变,蝶变新生

面对诸多困境,鹰瞳科技需要积极探索改革与突破之路,以实现破茧重生。

在技术创新方面,鹰瞳应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和留住顶尖的AI医疗技术人才,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临床试验。

例如,与高校合作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分析算法研究,利用高校的大数据资源和先进的计算设备,优化算法模型,提升算法的性能和准确性。同时,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临床试验,验证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产品的商业化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市场拓展方面,随着全球对AI医疗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国际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鹰瞳科技除了巩固国内市场份额外,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鹰瞳科技可以利用其在AI医疗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企业开展合作,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例如,通过参加国际医疗展会、学术会议等活动,展示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加强与国际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合作关系。

在成本控制方面,鹰瞳科技应该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和监控,优化成本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等方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鹰瞳科技虽深陷困局,但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优化结构等一系列举措,仍有机会破茧重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挑战与机遇并存,AI医疗行业前景广阔,但竞争也将愈发激烈,政策监管也会持续变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3088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